校友访谈“学风传承,师恩难忘”陶箭飞

发布时间:2020-07-01浏览次数:1113

喜闻母校85岁生日,思绪万千,勾起我对南医沉甸甸的思念。拿起笨拙的笔,把十几年前在母校时、至今仍保存着的、未被时光抹去的美好记忆梳理成文,以此表达一个学子对母校南京医科大学的深情厚谊,感谢南医的培育之恩!

我没有隽文美句来表达内心深处的情怀,只想通过平凡的人和事,以及承载着这些旧时光的温馨之地,来回忆阳光灿烂的研究生校园生活。电脑里寻出毕业照,校训石上“博学至精,明德至善”八个大字赫然映入眼帘,脑海里闪现出众多老师的美好形象:清秀、干练的顾萍教授,她的“It just mean”时常萦绕在我耳畔;还有憨厚稳健的饶辉教授、高大的德伟教授、幽默风趣的李飞教授,以及《医学科研思维与创新》老师浓浓的南京腔;澳门威斯人0168、基础医学院、研究生院的老师们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我无微不至的关怀指导。学校食堂的麒麟茄子是我的最爱,还有老校区门口“回味”鸭血粉丝让我流连忘返,有时回南医江宁校区,导师还常常约上师弟师妹们去学校食堂聚聚,回味读研时简单快乐的学生生活。

当然在南医最让我难忘的还是导师都述虎教授,印象最深刻的事是改毕业论文!打开我的纽曼移动硬盘,上面清晰地记载着我修1至修10版毕业论文。都老师常教导我们:“论文是改出来的,写出来的文章自己先读三遍,看看顺不顺。”通过改论文,我们养成了严谨治学的科研态度,练出了瞬间看出版面、字体不规整的火眼金睛。都老师要求我们每一句话、每个字体、格式斟酌再斟酌,段落、图表都是修改再修改,化学结构式要核对再核对,不漏过一个取代基和单双键。正是经过这样的严格训练,使我不管在药剂科药事管理、临床药学会诊、还是药物代谢研究撰写SCI论文,以及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药专会学术活动中,始终保持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,得到专家认可,奠定了我在魔都临床药学界的学术地位。

师妹王方圆回忆说:她的开题PPT,从中午开始一直修改到深夜。大到PPT的整体逻辑框架,小到每张图的颜色、每个词汇的使用,都老师一遍遍揣摩,一遍遍修改。尤其是都老师对整体逻辑框架的把握能力让我们敬佩不已!至今她还清楚地记着当时的场景,都老师先问她想要表达的主要内容,然后自己前后翻看了几遍PPT,又安静地思考了一会儿,开始修改PPT。不一会儿,原本逻辑混乱的结构,经过都老师的修改,变得逻辑清晰、简单易懂又不失大气磅礴之感!

师妹陈丹君自豪地说:在我们的简历中,SCI文章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。都老师对细节的追求几乎达到完美。写文章时琢磨每个单词的使用,不仅追求每张图表高度的科学性外,还非常讲究文章示意图的颜色搭配和整体布局,都老师把每篇经过他手上的文章当做一件艺术品对待。

都老师每天早上八点就到办公室,晚上十点多才离开,在帮研究生指导学术问题,修改文章时甚至会到凌晨两三点,“身教最为贵,知行不可分”,都老师的言传身教教会我们如何以从容、乐观的心态面对种种困难,积极地面对任何事物。

在对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,导师始终坚持“育人为本,唯实创新”的理念,通过交谈了解我们的内心想法,并以此来指导我们选择最适合的研究方向,希望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我们的潜能。都老师会召集我们开展学术沙龙活动,通过与大师的交流与对话,使我们及时了解到专业研究方向的前沿成果,同时,也会在学术沙龙中,大家提出问题,讨论方法,解决问题,为下一阶段的研究学习提供新的思路,同时都老师也教会了我们团队合作精神。

生活上,都老师私下里会问某某同学对象找好了没,老师的意思可能是学习跟生活两不误,特别是女生,鼓励先把对象找好。

优秀的教师不仅教会学生如何学习,更会对学生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,老师们虽然在教学风格上各有千秋,但他们都有共同之处,那就是:认真负责,对学生充满深深的爱,他们用言行举止身体力行地为学生们指点迷津,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。即使时隔多年,每当回忆起母校,同学们都满怀幸福感,回忆起南医的点点日常,更喜欢回母校看看昔日恩师,母校的一草一木,实验室常跑的柱子。同学们常说天然药化教研室像我们的娘家,大家就像兄弟姐妹,工作、学习、生活中遇到不开心和困难,就回家和老师、同学们倾诉释放压力。

走入师门,我们是幸运的,南医是我们梦想的起点。陈雪梅同学说:因为都老师对她的影响,在毕业后选择了教师这个行业,希望能够追随导师的步伐,德高为师,身正为范,去影响更多的青年学子!经师易遇,人师难遇!导师的学术态度一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!在导师的悉心指导和以身垂范下,我们不仅提高了学术研究能力,更加懂得了如何做人的道理。

博学至精行医道,明德至善南医人,救死扶伤弦歌不缀,德艺双馨强国健民,愿南医越来越好,走向世界!

 

(作者:陶箭飞)

 

陶箭飞:南京医科大学2005级硕士研究生,药物化学专业。现任上海杨思医院药剂科主任,主任药师,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药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。


Baidu
sogou